近年來,品牌方在跑鞋上的競爭日漸白熱化。國際品牌Hoka、昂跑、Allbirds等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,也有必邁、馬孔多等本土品牌入局。此外,還有一些從運動服飾品類拓展到跑鞋市場的品牌,如 lululemon等,使得跑鞋市場更加多元化。今年以來,安踏推出馬赫3代慢跑鞋,361°也推出專業(yè)馬拉松競速跑鞋飛燃3全新配色以及疾風家族系列。
李寧發(fā)布2024年一季度經營數據顯示:“跑鞋類一季度綜合增速20%以上,赤兔7 Pro跑鞋自上市以來銷售額有接近 50%的增長?!碧夭桨l(fā)布2024年一季度運營數據顯示:“索康尼為首個盈利品牌,在高端跑步領域建立起較強的優(yōu)勢。” 業(yè)內分析指出,如今的跑鞋市場已經不是增量市場下的機會化生存,當下和未來的市場是存量市場下的專業(yè)化生存。因此,考驗品牌更多地在于專業(yè)性和系統(tǒng)性。
從“碳板競速”到“穩(wěn)定支撐”
2023年,“構建”跑鞋矩陣是主旋律;2024年,“細化”跑鞋矩陣分支,“深化”支線產品功能性,則是各大品牌的競爭新趨勢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在科學訓練方式不斷普及的背景下,不同場景用鞋需求產生分化,不同能力和水平跑者對于跑鞋功能點的需求,也越發(fā)差異化;對于廠家來說,對于跑鞋矩陣的不斷細化和深化,既有利于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,也有利于實現高中低端定價的差異化,鞏固在各個價位段的“錨定效應”。
縱觀跑鞋發(fā)展史,當跑步群體從專業(yè)選手擴展到大眾跑者,跑鞋性能也從單一的保護功能向“減震+支撐+競速” 等多重功能推進。
隨著中國大眾跑者運動專業(yè)性的提升,跑者提速的同時也釋放出對專業(yè)運動消費及相關專業(yè)產品的新需求。為了順應這種市場趨勢,各大國產品牌無不將回歸或加強品牌專業(yè)性作為近幾年的核心戰(zhàn)略。而在跑步人群及馬拉松賽場上,專業(yè)影響大眾的策略更顯得尤為重要。
業(yè)內分析,今年國產跑鞋市場發(fā)生了一個難得的轉變?;仡?023年,國產跑鞋市場上的當家主流產品是碳板競速鞋,這些鞋以急速回彈、輕量化、強滾動效果為設計特點,主要針對專業(yè)運動員和跑步愛好者中的精英群體的競速挑戰(zhàn)需求。然而,大眾跑者才是更大的群體,且現在的大眾跑者對跑鞋等裝備的認知水平也有了飛躍式的提高;于是,國產跑鞋的研發(fā)也開始向更加實用和適合廣大業(yè)余愛好者的跑鞋類型“穩(wěn)定支撐跑鞋”有了明顯傾斜。
穩(wěn)定支撐跑鞋的設計理念是為了滿足更廣泛跑步者的需求。對于大多數業(yè)余跑者來說,跑步不僅僅是速度競技,更是日常鍛 煉和保持健康的方式。因此,他們需要的跑鞋不僅要具備優(yōu)秀的緩震性能來保護足部,還要提供足夠的支撐,以給運動增加一層防護;穩(wěn)定支撐跑鞋正是為此而生。穩(wěn)定支撐跑鞋更注重鞋底的足底承托支撐性能與支撐角度,以及中足抗扭性。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控制足部的不良偏轉,防止過度足外翻、降低意外扭傷概率。同時,支撐跑鞋的鞋面也可能會有額外支撐補強設計,以進一步提高鞋子的支撐性能。
國產跑鞋加強“科技”含量
近幾年國潮趨勢日益明顯,國產品牌深耕跑鞋領域,投入精力提升緩震回彈等硬核產品力,并得到國內外眾多馬拉松頂級跑者的信任以及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??萍紕?chuàng)新的賦能讓國貨跑鞋有了比肩世界的實力,也讓國產跑鞋品牌保持持續(xù)增長的態(tài)勢。
國產品牌在產品研發(fā)和設計等方面投入增多,如李寧、安踏和特步成立的產品研發(fā)實驗室。其愈發(fā)具備競爭力的產品矩陣,得以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。
從結構上來看,跑鞋的核心部位包括大底、中底和鞋面。而中底材料則直接決定了跑鞋輕彈、緩震的能力,是評判跑鞋性能的最重要部分。因此,回顧跑鞋的發(fā)展史,各大品牌都在中底科技上“斗法”。 1975年美國品牌Brooks首次在跑鞋中底中加入彈性材料EVA(乙烯-醋酸乙烯酯共聚物),從此將“緩震”這一概念帶入運動鞋行業(yè)。此后,EVA一直是業(yè)內通用的中底材料。直至2013年,阿迪達斯將boost技術用于跑鞋,標志著跑鞋中底科技進入全新時代。此后,從耐克2017年推出的Zoom科技,到近年來特步的動力巢PB科技、李寧的“ ?”科技、安踏的氮科技等,運動品牌不斷加碼對中底技術的打磨。某種程度上,中底技術成為運動品牌最高精尖的技術戰(zhàn)場,甚至可以直接改變全球運動品消費格局。
最近幾年間,國產品牌也在不斷研發(fā)中底技術,努力縮小與國際品牌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差距。比如,安踏的氮科技已廣泛運用到跑步鞋等中下游的鞋款。而特步推出的160X系列跑鞋在三年間攬獲8項國際大獎。
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在一篇以《是什么跑鞋變得超級?》為題的文章中,對現下的超級跑鞋進行了剖析:鞋墊,提供保護和有限的支撐作用,越輕越好;中底夾層,通過重量最小化的泡沫材料,提供更高的能量回傳,并連接鞋面和大底;鞋底厚度,根據世界田聯(lián)需求不超過40毫米;中底碳板,維持跑鞋的剛性和回彈。對于跑鞋中體現的科技實力,各家運動品牌自然也都在這方面瘋狂“秀肌肉”,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仍然是太多了。如何在一眾跑鞋中讓消費者選擇,成了品牌能否分到這杯羹最關鍵的一環(huán)。
今年以來,最能代表阿迪達斯運動科技實力的品牌史上最輕競速跑鞋 ADIZERO ADIOS PRO EVO 1,“橫掃”三大馬拉松大滿貫賽事,奪得4枚冠軍獎牌,8次登上領獎臺,并刷新純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。在超8萬人報名的上海半程馬拉松上,阿迪達斯競速跑鞋 ADIZERO系列更是“一鞋難求”。
隨著國貨品牌在中底科技上快速追趕國際品牌,以及跑鞋性能大幅提升,國產跑鞋與國際大牌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。尤其在競速鞋領域,國產碳板的性價比更高,性能同樣強勁,使得不少跑者紛紛選擇了國產跑鞋。
“超級跑鞋”背后的品牌爭奪
這幾年,對于跑者專業(yè)化、細分化消費需求趨勢變化,反應最為強烈的莫過于運動裝備行業(yè)。賽道之上,運動品牌可能是跑者、賽事方之外最忙碌的參與者。在馬拉松熱潮重回中國的同時,運動品牌的“搶腳大戰(zhàn)”也重新回到白熱化階段。
事實上,為了在頂級賽事上獲得更多關注,運動品牌花錢“買腳”(贊助運動員、贊助賽事)并不是新鮮事。在馬拉松比賽中,跑鞋和背后的品牌通常占據更高的“話語權”,所以會對馬拉松跑步賽事投入較高的贊助費用。頂尖跑步運動員腳下的戰(zhàn)靴,也是品牌們爭奪曝光的一個重要部分。另一方面,這也是用專業(yè)跑者成績來證明自己的產品力的一個方式。通過贊助專業(yè)跑步運動員在各大賽事中獲得成績來提升自身的產品力,已成為大多數運動品牌拓展影響力的必選路徑,但不是所有的行動都能獲得正向反饋,“翻車”的情況也不鮮見。在一場場馬拉松“跑鞋大戰(zhàn)”之中,各家運動品牌也相當注重消費者體驗,一方面用戶體驗可以作為重要的技術升級反饋,一方面核心群體對于更龐大用戶群有極大輻射作用。
悅跑圈發(fā)布的2023年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報告顯示,國內賽事中,中國品牌跑鞋的穿著率位居前十。從各大品牌在 2023年國內賽事的破3(馬拉松成績在3 小時內)選手穿著率總人數占比看,國產品牌整體占比超過65%?,F在幾乎所有運動品牌都擁有自己的跑鞋科技,幾乎所有精英運動員都穿著超級跑鞋,一些普通跑步愛好者也鐘情于這些跑鞋。同時超級跑鞋或將帶來更多新生意。一些業(yè)內專家認為,未來可能會看到更多運動員,甚至可能是普通跑者,通過科學測試,然后定制“超級跑鞋”,以便碳板的形狀和位置更適合他們的跑步習慣。
熱賣價格集中在100至400元區(qū)間
《2024年抖音跑鞋趨勢洞察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顯示,2023年跑鞋市場G M V約65億元,同比增長驚人的 54.1%,增速迅猛。更為驚人的是,2024 年2月份跑鞋銷售額開始爆發(fā),同比增長高達119.5%,為跑鞋市場注入了強勁的增長動力。
報告顯示,在跑鞋價格方面,100元至400元的價格區(qū)間是市場熱賣商品的主要集中區(qū)域,占比高達70.9%。此外,中低價位段的品牌競爭激烈。
通過對抖音跑鞋關鍵詞搜索用戶畫像的分析顯示,31歲至40歲的用戶群體占比最高,高線城市用戶關注度較高,資深中產和新銳白領成為核心購買人群。據悅跑圈數據,跑鞋在跑步裝備中的消費占比高達78.5%,并且83%的跑者年均要購買兩雙以上跑鞋。
消費者在選購跑鞋時,腳感舒適度和緩沖性成為決定性因素,關注點占比達到七成。以國產跑鞋為例,從定價上看,特步國際的跑鞋大多在400元至700元區(qū)間,針對專業(yè)運動員和精英跑者的競賽跑鞋在1000元上下。而隨著主品牌氮科技中底核心科技的面世,安踏也擁有了 “冠軍跑鞋”、馬赫pro等出圈旗艦款;李寧的赤兔6 PRO和超輕20跑鞋定價在 599元,飛電3跑鞋定價為799元。此外, Hoka、昂跑、薩洛蒙等小眾品牌正在瓜分千元以上的高端跑鞋市場,匹克、鴻星爾克則主打性價比,進一步搶占跑鞋下沉市場的份額。